English

古装戏 有人喜欢有人烦

2000-09-03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实习记者 舒晋渝 我有话说

一直是荧屏热点的古装戏培养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,尤其是四大古典名著陆续搬上荧屏,更是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的辉煌。《雍正皇帝》赢得普遍喝彩,20集电视剧《海瑞》也蓄势待发。另外,中央台正在拍摄和即将拍摄的古装戏《笑傲江湖》《秦始皇》《曾国藩》也十分引人注目。北京电视台继《还珠格格》续集后,又一次买断长剧在北京地区的独家首播权,推出最新港版45集连续剧《鹿鼎记》。北京有线台也打出了《欢喜游龙》和《雪花神剑》两面大旗——古装戏几乎是源源不断地加入到“荧屏大军”。

导演:让人欢喜让人忧

谈起古装戏,《宰相刘罗锅》的编剧石零用一个“烦”字来表达他的写作感受。但他又感到很无奈,因为市场要求他不断写下去。而反映现代题材的电视剧是属于“画人难”的那一类,不像写古人那样有许多自由想像的空间,而且现代剧还有许多敏感点,触到了就会前功尽弃。

导演张多福说,近几年来,凡是受到观众普遍关注,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影响的,收视率比较高的电视剧,几乎都是古装戏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是传统叙事方式作为审美习惯已经沉淀在大众的“集体无意识”之中,成为我们的文化遗传基因的一部分。而它所创造的一系列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叙事模式,正好和现代电视观众的娱乐要求一拍即合,更符合他们的口味。

峨嵋电影制片厂导演谢洪正在制作古装剧《七仙女正传》。他说,文艺作品表现的都是人物的命运情感问题,古装戏也不例外,同样是弘扬真善美,伸张正义。粗制滥造的古装片应该降温,但好的还是应该坚定不移地做下去。

投资者:厚古薄今

在今年的国际电视周上,购买者最感兴趣的仍是古装剧。《侠女闯天关》、《蓝色妖姬》的宣传画还挂在展台上,但片子早已全部卖出。两部描述纪晓岚的电视剧《风流才子纪晓岚》与《铁嘴铜牙纪晓岚》在会场上取得“双赢”。《审死官》刚拍摄了一个月,就有人掏了预付款……与古装戏相比,现代剧则出品多而购买少。

深圳有线电视台的袁晓萍和广东电视台的刘洁玲都说,现在购片者都很理智,不像以前那样听人介绍看看演员就贸然购买,而是一定要看了样片后才敢拍板。目前人们尝到了古装戏的甜头,买起来相对有信心,对现代剧则大多持观望态度。而好的电视剧基本上在电视周前就已达成购买协议。

古往今来,屏幕舞台上的“包拯”都是不畏强权、刚直不阿的青天大人形象,可是当前不少包公故事却被添上了各种色彩,像电视剧《少年包青天》中,包公破天荒地有了一位“女朋友”。古装“戏说”剧的大量涌现是受到同类港台剧的影响,一个时期以来,这类以“古装、娱乐加搞笑”为套路的港台“戏说”剧接连在内地荧屏热播,不仅培养了一批观众,也助长了当前创作中普遍存在的“‘正史’难拍、‘戏说’最省力”的心态。这些“戏说”剧多借“新传”、“外传”之名,编创者便可完全不受“历史真实”限制,随心所欲、天马行空地胡编乱造。

观众:古装戏没完没了

面对蜂拥而来的“戏说”剧,人们不禁有些担忧:为数不少的“戏说”剧为了迎合市场“卖点”而一味凭空编造种种低俗、无聊的情节,一些观众指出,有的“戏说”剧完全无视人们的传统文化心理,其胡乱篡改历史的做法比港台同类剧更甚,这类作品充斥荧屏将导致观众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的下降,尤其是对历史文化了解不多的小观众会产生误导。

北京观众西门说:“古装片首要的毛病就是戏说历史,缺乏严肃性。其次就是机械地影射当代,也许是受传统中源远流长的春秋笔法的影响,古装片虽然穿戴的是唐宋元明清的服饰,可骨子里却仍是现代人的灵魂。以《宰相刘罗锅》和《雍正王朝》为例,两片都有明显影射当代的痕迹。”

观众金属说:“古装戏演的都是大家没有见过的人与事,编导们大可发挥自己的想像力,戏说也好,野史也好,虚构也好,怎么热闹怎么来。有那么一部半部片子赚了钱,立马就有人一轰而起。可实际上,比较成功的也就是《武则天》《宰相刘罗锅》《还珠格格》等几部。跟风雷同已成为国内电视剧难以上台阶的障碍。”

导演张多福认为,古装戏不必拘泥于历史事件和服装道具,而一定要找到能够让现代观众认同、沟通的精神符号,这是最让观众感兴趣的地方。好的古装戏一定具有丰富的想像力,而想像力的根基是对于历史的现代关照。历史不是供人查阅的,而是让人感受的。古装戏有市场,古装喜剧不仅国内有市场,港台也有市场,东南亚、韩国、日本都有市场。拍古装戏,最容易获得汉语文化圈观众的普遍认同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